眼下正值泰国金枕榴莲上市旺季,伴随价格走低,各大直播间掀起抢购潮,“先亏一万单”、“所见即所得”等口号此起彼伏,以此吸引广大消费者下单购买。
近日,笔者在某知名商城直播间以188元购入主播宣称“保5房、保重10斤以上”的2个泰国金枕榴莲,主播直播称重显示11斤,贴签承诺发货。然而收货延迟至8天后,仅收到一个约4斤且已腐烂发酸的榴莲。与商家沟通时,商家一口否认“晚发货赔付20%”等承诺,并以已签收为由,仅同意退还三分之二差价而非全额退款,最终退款94元。平台客服则主要通过智能系统回应,建议消费者先“与商家协商”,之后平台再跟进处理。
类似情况在全国多地时有发生。今年以来,有关网络直播购买榴莲出现货不对板的消费反馈屡见报道。海口王先生收到的“软糯保证”榴莲坚硬如石;深圳李女士遭遇“买五发三”的情况;郑州张女士花费398元购得的“泰国金枕”,快递箱夹层竟灌装近3斤水泥……相关报告显示,2025年上半年全国消费者组织受理的消费反馈99.6万件,同比增长27.23%,互联网服务类反馈占比31.5%,位居首位。榴莲品类因单价高、品控难度大,正成为一些直播商家操作不规范较为集中的领域,也反映出直播电商管理还存在一些可完善之处。
此类“榴莲现象”已形成一定的操作模式:以较低价吸引流量,交付时商品与实际描述存在差距。同时,设置较高的退换条件,最终快速注销店铺规避后续处理。常用方式包括:利用“生鲜类特殊处理”的规则,设置较高的退货门槛;通过“随机发货”使实物与宣传不一致;利用延迟发货的时间差,快速关店以避免后续问题。
尽管相关法规为消费者提供了保障,但在直播领域的“榴莲现象”中,执行效果仍有提升空间。平台作为重要参与方,对商户的审核有时较为简单,新店注册仅需基础证照,实际经营能力的核实较为缺乏。问题发生后,部分平台主要以“协调”为主,要求消费者先自行与商家沟通,甚至未提供便捷的人工客服联系渠道,或以“商家保证金不足”为由暂缓处理,这在客观上可能助长了一些不规范行为。
面对日益多发的“榴莲现象”,传统管理方式显得有些不足,亟需建立电商平台、消费者等多方协同的共治体系。
管理需更加有力。应尽快完善相关指导规范,有效引导直播交易行为。通过多方协作机制,加强对流动性较强店铺的跟踪管理。利用大数据分析构建风险预警模型,实时监测直播间话术与交易异常,建立商家信用记录。对核实的情况及时处理,并在相应平台进行公示,形成约束机制。
平台急需落实“首要责任”。必须严格商户准入机制,探索对生鲜类商家实施“增强保证金”制度。一旦出现商品与宣传不符,由平台优先启动快速补偿机制,避免消费者陷入与商家的长时间沟通。
消费者也需增强自我保护意识。优先选择平台官方认证的旗舰店,交易过程中注意录屏或截图保存信息。遇到问题及时通过“全国12315平台”在线反馈或向当地消费者组织寻求帮助,有效维护自身权益。(陈滟 中国国门时报)
本网声明:财经在线发布此文仅出于信息分享,并非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网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,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和摘编。